「這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,願意給予的人,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!」

書中提出三種與他人的互動模式,分別是索取者(Taker)、給予者(Giver),還有互利者(Matcher)。而我們人的互動模式是這三者的混合,在面對不同人或在不同情況之下,都有不一樣的相處方式。那這三者是什麼呢?索取者是喜歡索取多過於給予的人,先考慮的是個人利益,要成功就得贏過別人,而在施與受的天平另一端的則是給予者,他們重視別人的利益,他們願意付出讓他人獲得更高的價值。這其中最常見的是互利者,重視公平,幫助他人時會希望他人回饋,在人際交往中盡量取得平衡。

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告訴讀者給予的好處,以及給予者會面對到的情況,和他們面對人際的技巧。他提出了許多故事和研究去佐證這件事,試著說服我們去給予,我蠻認同這樣的作為,但我認為實行起來,有其困難度,不過在書的最後,有提供一些行動計畫,是可以讓人做做看,譬如開口請求幫忙,又或者五分鐘法則,花個五分鐘去幫助別人等等。

給予者並不是如我們所想,一定是好好小姐或先生,有些人雖然不討人喜歡,但他們熱於助人,有些人雖然外在討好,然而,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索取者,別用外表去判斷人,如何去辨別人是一個課題,它讓給予者不會輕易成為他人的墊腳石。我覺得學習去開口求助是一件重要的事,因為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,不僅僅是讓人因助人感覺好,也是一種建立人脈的方式,而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如何主動去幫助他人,如何把餅做大,讓大家能獲得更多,取得多贏的情況。

總之,施比受更有福,但也要學習一些技巧去保護自己,我想這本書提供了讓社會能夠更好的方向,他也提供了許多技巧,讓人學習給予者的人脈經營和溝通之道,以及團隊合作方式,是一本值得看看的書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平靜。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